彩神 (中国大陆) 官方网站

乡村振兴工艺美彩神术大有可为
栏目:彩神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08 11:54:31

  中国作为很典型的传统农耕文明大国,以农耕为主、手工业为辅的经济模式构筑起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高度文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并非单纯的农村,而是集农耕、养殖、手工技艺、医术、美术、文教事业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大部分传统工艺都发端于家庭,根植于乡村,产业繁荣并延续于乡村。发展传统工艺一直是乡村富民的重要手段,这是个老传统。

  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工艺美术兼具经济与人文、技术与美术、个性化生产与产业可聚集等多重属性,以及可定制、可观光、可体验、绿色无污染等多重特点,因此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发挥独特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快速的城镇化导致部分自然村落空心化,这种情况多为十户以下的交通闭塞的微型村寨,大中型村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如今大多数乡村的交通和通信都便利了,地面上的文物、老宅、作坊、戏台、街巷等得到了科学保护和修缮,本土的工艺美术资源得到了挖掘和恢复,乡土手工技艺能手受到政府和市场重视。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在全国16个省区市,培育了67个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特域。其中地市级如泉州、温州、莆田、彩神潮州、景德镇、黄山等地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规模大,综合性强,发展水平高;区县级的如青田石雕、宜兴紫砂、东阳木雕、龙泉青瓷、乐平古戏台、永清核雕等,这些工艺美术产区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村镇级的如新华村银饰、镇湖苏绣、吾屯下寺的唐卡、周城村的扎染等,它们都是工艺美术特色村落,一业兴带动一村兴。总之,各级工艺美术特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工艺美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工艺美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公司+农户”、文创进乡村、文旅融合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最好要想办法把工艺美术产业留在乡村,让生产带动乡村,维护村民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有些设计师仅仅下乡去采风,利用乡土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创意设计,产销都放在城市,这样对乡村产业振兴帮助不大。

  新时代以来,国家各部委都很重视发掘和重点培养乡土人才、高技能人才、文旅融合人才,鼓励这些人才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带头作用。乡村依然葆有不少缝纫、刺绣、木雕、石雕、陶瓷、草编、竹编、漆艺、布艺、剪纸、造纸、建筑、金属加工等各类工艺美术人才。工艺美术过去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代际传承,如今看来这种代际传承方式过于单一,要利用现有的更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来弥补代际传承的不足。高等艺术院校和社会团体开办的各类工艺美术高研班、技能培训班和文旅部推动的非遗研培计划等社会教育资源,应该下沉到产区,甚至要向村民倾斜,向基层技艺人员敞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渠道。特别是高职、中职等社会教育资源既要克服陈旧的教育思维,也要克服蜻蜓点水式的做法,要做到确实以乡村职业技能教育为培养方向,用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教授、管理运营者三方力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常态化的教育机制。

  蔡元培曾说:“手工艺的劳动是艺术化劳动。”手工艺是带着情感温度的、有一定发明创造性质的个性化劳动。工艺美术的生产者透过其产品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与消费者或观众形成良性互动,传递人文关怀,交流审美情感。工艺美术产业可活化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工艺美术生产作坊、产品展览展示场所、博物馆等可以成为乡村文化会客厅。工艺美术过去是乡村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天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乡风民俗的重要力量。

  乡村的生态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不只有好手艺,还有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就是要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致力于留住乡风、乡韵和乡愁,要体现出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和谐美,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如今交通极为便利、信息畅通无阻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工艺美术门类都适宜在乡村发展,各类编织工艺,尤其是竹制品的开发利用应得到乡村的重视,因为它完全符合2022年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的倡议,在发展绿色产业、解决村民居家就业方面应该走在前列。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自媒体手段和电商直播平台,拓展传播方式和销售渠道,以沉浸式方式展现乡村工艺美术生产、生活的文化魅力。彩神

  乡村振兴,工艺美术大有作为。正如中国轻工联合会张崇和会长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所总结的那样:“走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工美赋能正当其时,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乡村振兴的潜力无限。要深挖民间工艺资源,扶持乡村工美产业;要培养乡土工艺人才,服务乡村就业创业;要发展工美特色村镇,推动乡村文旅融合,让工美与乡村同兴,产业与地方共荣。”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