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中国大陆) 官方网站

彩神123件一场紫砂壶设计盛宴亮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栏目:彩神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12 00:10:48

  彩神彩神为开拓新时代工艺美术发展创新路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驱动成果,9月15日上午,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主办,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承办的“守正创新——设计驱动传统紫砂壶现代设计展览”暨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举办。

彩神123件一场紫砂壶设计盛宴亮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1)

  12位美术与设计教育领域设计师与20位工艺美术师受邀参加本次展览及会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娟,院长董占军,副院长张艳霞,副院长孙大刚,纪委书记谷朝勇,校领导苗新民,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许磊出席活动。张艳霞主持展览开幕式。

彩神123件一场紫砂壶设计盛宴亮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2)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何晓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汤永炎,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建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潇笠先后致辞。

  期间,举行了何晓佑教授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佛手壶”的捐赠仪式。

  本次展览共展出紫砂壶123件,设计师与紫砂艺人联手为观者奉献了一场创意独具匠心、文化内涵深厚的设计盛宴。展出作品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秉承“器以载道”观念,传达出了诸如“中庸之道”“和合”“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哲学理念。

彩神123件一场紫砂壶设计盛宴亮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3)

  上午10点,“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在国际报告厅举行,何晓佑主持会议。与会嘉宾汤永炎、王潇笠、倪建林、张抒、邓嵘、董亚平等依次发言。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设计师和紫砂艺人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分别提出了有益于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发展的思考,为新时代其他种类的工艺美术如何发展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样板。其中,汤永炎、邓嵘等专家一致认为紫砂壶工艺今后的发展需要多种综合材料的介入,不能仅仅局限于紫砂材料本身。倪建林和张抒等专家则从紫砂壶承载的传统文化理念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创新的前提是先守正,把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筑牢夯实,才能促使紫砂壶更有深度的发展。唐伯琴和董亚平等专家则对跨界融合的模式给予了自己的阐释,她们认为“设计师+工艺美术师”的强强联合模式,为当下以紫砂壶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拉丁和勒松则分别介绍了叙利亚和科特迪瓦本国的工艺美术发展情况。杨柳、史银之、邹玉清则从自身的紫砂壶创作经历出发,探讨了创作过程中的真实体悟,以及对创新发展的认识。

彩神123件一场紫砂壶设计盛宴亮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4)

  最后,课题首席专家、院长董占军围绕项目及展览整体情况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举办此次展览和研讨会是基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紫砂创新三个层面的交织,既是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战略的传播活动,也是新时代工艺美术行业创新发展路径的样本交流,更是紫砂艺术适应新时代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创新成果推广展示。他感谢课题组的相关专家为本次展览做出的突出贡献,建议课题组积极申报国家社科项目,将课题成果进一步延伸拓展。最后,他再次向本次参展、参会的各位专家来宾及国际友人表示感谢。

  根据课题组计划,本次展览将做成巡回展,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展出,以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创新路径。

  今年的“双十一”能否再次发挥消费“发动机”的作用,拉动市场“基本盘”,备受各界关注。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9日在德国慕尼黑宣布,将2023年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表彰他在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9日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近期,湖北省科技厅印发《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首次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主要奖励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奖金额度为20万元。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是技术创新的主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宣与合作者分析发现,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为非本土物种带来胜过本土物种的优势。刘宣等人对443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评估了陆地、海洋和淡水栖息地里1852种本土动物、187种非本土动物在极端天气事件下的反应。

  经过5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这个“不算太糟”的结果就是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研究人员花费了近3年时间才让它成功降世。

  记者9日获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

  9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水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思路。该研究通过集成“提效”“引流”和“扩容”3个策略提升水稻种子油脂含量。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目前的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4月,会对天气模式产生影响并导致陆地和海洋温度进一步上升。”报告显示,自2023年5月以来,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月平均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相比以往的月平均水平,5月高出约0.5摄氏度,9月高出约1.5摄氏度。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变革,一幅数字生活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数字时代美好未来。

  随着北方地区陆续供暖,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攀升,冬季电力保障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海底地震的作业区域已从南海海域成功拓展至太平洋海域。此次任务是广州海洋局自主研发的超深水海底地震仪首次应用。

  记者于8日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中获悉,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II 2023)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种业创新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世友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首次从特化细胞壁进化的角度揭示种子植物崛起的奥秘。

  据新华社电11月7日在重庆闭幕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在桂平全市已建成的67.59万亩高标准农田中,4.67万亩实现了“稻田+小龙虾”种养模式,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世界卫生组织7日发布《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有130万人死于与结核病相关的疾病,国际社会仍需作出更多防治努力。报告说,国际社会在研发新的结核病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领域的整体投资水平制约了这些进展。

  始于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目前拥有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会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联网的共享共治。